![]() |
本報記者 定軍 實習生 何葳 北京報道
導讀
南方一些省份結構轉型升級成效比較好,主要體現在高技術行業的發展比較快。北方一些省份經濟結構主要以重化工為主,受到去產能的影響比較大。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統計部門了解到,今年1-2月,東部沿海省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,出現了較大差距。
其中,上海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11.8%,位居全國第三。浙江、江蘇、廣東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,分別為9.8%、8.3%、7.5%,均比去年全年增速有所加快。北京也是如此。
但也有省市增速放慢。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全國最慢的是海南,增速為-8.2%,山東、天津、河北也在全國靠后,增速分別為3.4%、3.1%、1.8%。
考察各地產業結構,山東、天津的工業結構偏重,浙江、上海、廣東工業結構在逐漸變輕,很多產業與居民消費緊密度增加。
比如,上海汽車產量過去多年在全國排名前列但非第一,今年前2個月,上海汽車產量為51.6萬輛,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%,產量為全國第一。
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指出,上海前幾年工業就開始轉型,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,大力發展新興產業,減少污染產業等,目前取得了成效。“上海過去汽車產業基礎比較好,在發動機技術等方面,具有好的基礎。”她說。
經濟轉型好的地區工業增速快
今年前2個月,東部沿海省市工業呈現部分加快,部分放慢的情況,經濟發達的上海、北京、廣東、浙江、江蘇加快明顯。
上述五地今年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1.8%、6.8%、7.5%、9.8%、8.3%,分別比去年全年的 6.8%、5.6%、7.2%、8.3%、7.5%有所加快。
尤其是上海和浙江,今年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位居全國第三、第六。
也有省市工業在放慢。今年1-2月,山東、天津、河北、海南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3.4%、3.1%、1.8%、-8.2%,在全國靠后。其中山東、河北、海南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低于去年6.9%、3.4%、0.5%的增速。
為什么同樣是沿海地區,南方省市加快明顯,而北方地區則放慢明顯?
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指出,南方一些省份結構轉型升級成效比較好,主要體現在高技術行業的發展比較快。北方一些省份經濟結構主要以重化工為主,受到去產能的影響比較大。
“總體上,沿海地區工業增速不等和工業結構特點有關,和去產能這種大的行業環境也有關。”他說。
以鋼鐵為例,河北1-2月鋼鐵工業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同比下降8.4%,粗鋼產量下降10.6%。河北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9.0%,醫藥工業增長24.0%,但這并非主導產業。
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,山東雖然經濟總量很大,但是人口多,平均下來,人均GDP并不高,但能耗卻很高,就人均GDP與經濟總量之間的差距而言,也是山東必須正視的問題。
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靳衛東指出,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、技術進步、產業升級,與其他沿海發達地區比,暫時相對慢了一些,怎么彌補這個差距,壓力很大。
環境治理去產能影響重工業地區
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指出,上海前幾年工業和投資增速在全國靠后,為此上海實施了產業轉型升級,很多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被削減,產業向綠色生態和高科技發展,目前上海已經從轉型的陣痛中走出來了。
她認為,作為傳統產業,上海的汽車產業也要升級,提高技術標準,比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等。
不過,上海的鋼鐵、石化產量增加并不明顯。今年前2個月,上海原油加工量為426.2萬噸,同比僅僅增加0.4%。同期鋼材產量為318.3萬噸,甚至比上一年同期減少了18.09萬噸。
1-2月,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.5%,增幅同比提高0.9個百分點。其中,重工業增長7.9%,增幅同比回落0.4個百分點;輕工業增長6.6%,增幅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。
今年前2個月,北京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9.7%。該市重工業增長2.9%,其中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7.3%,汽車制造業下降11.8%。
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指出,前2個月數據還不能代表各地全年經濟走勢,比如一些地區由于去產能、環境治理,重化工產業在一、二月份停工。
但他表示,一個地區產業如果過度集中,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就越大。“這就要求既要突出主導產業,也要注意適當產業的多元化,不能過于單一。”他說。